氧气论坛

首页 » 用途 » 常识 » 从海底之尘走向世界之巅60年珠峰登顶之路
TUhjnbcbe - 2024/9/1 17:36:00
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zg/190710/7288900.html

北京时间5月27日上午11时整,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:次落、袁复栋、李富庆、普布顿珠、次仁多吉、次仁平措、次仁罗布、洛桑顿珠,全部成功登顶珠峰!此次登顶珠峰的中国人还有更重要的使命——测量珠峰高程。

5月27日,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。新华社扎西次仁摄

从沧海到高峰,从身负重压到重见天日,从历经磨砺再到触碰蓝天,这是珠峰的形成过程,也是中国登山队一往无前的探索历程。

生于无形——年: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

珠峰的顶部,曾是一片远古的海洋。无人知道,这里堆积的物质,将在亿万年后冲破云霄。也没有人能够预料,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能完成近乎不可能的登峰壮举。

上世纪50年代,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成功登顶珠峰,但始终无人能从中国境内的北坡登上世界之巅。

新中国成立不久,组建了中国第一支高山探险队。没有先进的技术装备,没有提前铺设好的保护绳,没有成熟的攀登路线可寻迹,甚至连从日喀则到珠峰山脚下多公里的路,都是攀登前临时修好的。连续19个小时水米不进,饥寒交迫,在-40℃的生命绝境,他们与天气和时间赛跑。终于,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,王富洲、贡布(藏族)、屈银华3人同时登顶成功,并艰险下撤,完成了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的壮举。

年6月7日,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(右)、贡布(中)与屈银华三人凯旋拉萨后捧花合影(资料照片)。新华社发

变迁中壮大——年:首次将测量觇标矗立于珠峰之巅

珠峰历经长达4亿年的变迁。在这4亿年的时间里,最早形成的岩石,不断在地下层层累积。随着物质不断堆积,深埋地下的岩石开始重见天日。正如中国登山事业的发展,不断扩充队伍提升技术,并最终发生了质的转变。

年,国家决定组织人员再爬一次珠峰。

这次登山队规模庞大,加上登山队、测绘队、高山运输队等在内共人,还有38名女队员。

5月27日早上8点,中国登山队第三次冲顶。当天下午2点30分,索南罗布、潘多、桑珠、罗则、侯生福、贡嘎巴桑、大平措、次仁多吉、阿布钦9人成功登顶珠峰北坡,他们被称为“珠峰九勇士”。

这次登峰我国首次将测量觇标矗立于珠峰之巅,并精确测得珠峰海拔高程为.13米。

年5月27日,我国运动员索南罗布、罗则、侯生福、桑珠、大平措、贡嘎巴桑、次仁多吉、阿布饮、潘多从北坡登上珠峰新华社图

磨炼中蜕变——:再登珠峰顶,“北斗”和5G新技术加持,不止测量中国高度

“造山运动”是这颗星球上最原始的力量释放。

地球上的每一条造山带,几乎都经历过最凶残的磨炼,并且在磨炼中上升至巅峰;而地球上每一支征服巅峰的队伍,也都在历经险阻后完成了华丽的蜕变。

年,中国再次开展珠峰高度测量工作。

与第一次测量不同,第二次珠峰测量采用了传统大地测量与卫星测量结合的技术方法,不仅如此,测量队还首次利用冰雪雷达探测仪测量出冰雪厚度。

通过严密的计算,第二次高程测量出的珠峰海拔高程为.43米。

年4月30日,珠峰高程测量正式启动。

年5月26日16时35分,6名修路队员将攀登路线打通至珠峰峰顶,即把路绳铺设至珠峰峰顶,为登顶测量打下良好基础。新华社发(多吉次仁摄)

从大本营徒步四到五小时,便到了海拔米的过渡营地。这是大本营和前进营地间的过渡站。

再徒步约五小时后,便来到了米的前进营地。沿途绵延的绒布冰川是对眼睛的犒赏,但终点处这片“魔鬼营地”,也让大多数登山者的身体如临地狱。由于地处山坳,空气流通不畅,这里通常是登山者攀登过程中高原反应最严重的一个营地。

前进营地也是雪线之前最后一个营地。绒布冰川在这里结束,汇入珠峰海拔米左右的常年积雪之中。从前进营地向前徒步两小时左右,便到达了换冰爪处。之后,著名的北坳冰壁豁然出现在眼前。

这是珠峰北坡路线的第一大难点。几百米的高度,近乎垂直的角度,密布的冰裂缝,要求登山者必须掌握过硬的攀冰技术,并在某些地段借助梯子才能通过。

一些登山者在这里会耗费大量体能,而米的一号营地则是他们休息的场所。登山者在这个营地可开始使用氧气。再向上攀登,登山者将登上东北山脊,也将暴露在珠峰骇人的大风中。

由于狭管效应,海拔米左右被称作“大风口”路段。风大时,登山者如果没有保护绳保护,甚至会被从山脊上吹跑。这是珠峰北坡路线的第二大难点。

闯过大风口,路线进入冰岩混合的地带,海拔米的二号营地出现在一片斜坡之上。大风是这个营地的特色,气温也可低至零下20摄氏度以下。登山者必须时刻小心,防止冻伤。

走出二号营地,登山者向峰顶前的最后一个营地——海拔8米的突击营地进发。大多数登山者在这里都睡不好,除了高原反应,冲顶一般需要凌晨出发也是原因之一。因珠峰峰顶中午和下午容易变天,登山者一般都选择凌晨和早晨登顶,以便给下撤留足时间。

最后的冲顶阶段,登山者首先行走在裸露的黄色岩层之上,也就是海拔米到米之间的“黄带”。在海拔米处,登山者遭遇北坡攀登第三大难点——第二台阶。

这是一道高数米、几乎垂直的岩壁,极难寻找攀爬支撑点。

年,中国登山队队员刘连满甘当人梯,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通过,成功跨越第二台阶。年,中国登山队在此架设由几段金属梯组成的“中国梯”,降低了攀登难度。如今,“中国梯”已经过更换,新的梯子依旧在第二台阶处为一代代攀登者保驾护航。

接下来,还有最后一道“鬼门关”——横切路线,一段仅能供一人通过的岩石绝壁。通过后,峰顶便近在眼前!

对比此前的珠峰测量工作,此次的登顶测量大有不同,最为明显之处,在于新技术的加持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年测量珠峰“身高”时,GNSS卫星测量主要依赖GPS系统。今年的测量将同时参考中国北斗、GPS、GALILEO和GLONASS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,并且将以北斗的数据为主。

另外,值得

1
查看完整版本: 从海底之尘走向世界之巅60年珠峰登顶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