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前年9月12号,雅典士兵菲迪皮茨用尽最后一丝力气,将胜利的消息传回了故乡,然后光荣牺牲。由此,诞生了体育史上最有名的一项运动——马拉松。
刚刚这些是书上写的“古代史”,而前不久的一天,我们有幸见证了一段真实的“当代史”:公元年10月12号,有人以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,打破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,这也标志着人类终于突破“2小时”极限大关。
近日,在维也纳普拉特公园,在两万名现场观众的共同见证下,奥运会冠军、世界纪录保持者、肯尼亚运动员埃鲁德.基普乔格以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完成马拉松比赛,他也成为人类马拉松史上首个跑进2小时的人。
尽管基普乔格创造了历史,但这次成绩不会被国际田联承认,因为这并不是一场正式的马拉松比赛。
其实,与其说这次挑战成功是基普乔格个人的胜利,倒不如说这是他整个团队的胜利。
首先,比赛中共有6组41名运动员“陪跑”,他们的作用是形成一道“风墙”,帮基普乔格屏蔽大部分风阻,以便让他跑得更为顺畅。
其次,比赛时始终有一辆领航车用激光照射出一条绿色基准线,它会显示出当前汽车的配速和比赛用时等相关数据,同时还能指引基普乔格选择最佳路线。
另外,基普乔格身边还有三辆自行车组成的保障团队,为他按计划提供能量饮料。每一次基普乔格喝完补给后,自行车团队成员还会捡起瓶子,计算其中摄入的能量,以便调整下一次补给。
除了这些,主办方还对挑战期间的温度、湿度、风力等细节都进行了精密计算。就连赛道的选择都是有讲究的——因为这里坡度更小,直道更多。而所有的努力,都是为了让基普乔格有更好地发挥。当然,尽管有团队支持,但基普乔格说创造的依旧是一个“人类的奇迹”。
年,法国运动生物力学专家莫林就曾发表文章表示,受到心输出量、氧气流量等生理限制,在未来20年到30年内,应该都不会有人在2小时内跑完马拉松。那么,2小时内跑完马拉松到底有多难呢?
电视直播里可能看不太出来,倒是有人在跑步机上做了一个直观的演示,
事实上,基普乔格这次的“”挑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50年代的“4分钟”极限挑战。当时,虽然人们认为人类可能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(约1.6公里),但多年来一直没人做到过。
直到年,英国人罗杰.班尼斯特通过更科学、更现代化的训练方式,跑出了3分59秒的成绩,证明人类跑入4分钟是有可能的。从那之后,越来越多的人做到了这点。如今,1英里的纪录更是被提高到了3分43秒。
这次,基普乔格创造历史,再次证明科学在推动体育运动不断突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也再次证明:人类,不会被所谓“极限”所限制,就像基普乔格在社交平台上所说的:
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:一个人从A点走到B点,要先走完路程的1/2,再走完剩下总路程的1/2,再走完剩下的1/2……如此循环下去,永远不能到终点。这就是“极限”的概念。对于这个概念,正确的理解是:人类体力一定客观上存在“极限”,但我们对于“极限”的挑战和接近程度,没有极限。